站在讲台上的人是决定未来的人——张乃宝校长在开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大家上午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认为:高考命题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要紧密联系中国现实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和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了解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探究其原因,增强现实感和时代感,培养热爱祖国、善于思考的可造之材。各学科的考查要浸润到试题中,不能脱离学科实际,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要通过融汇学科的思想、方法,渗透到试题的方方面面。要积极探索能够反映学科本质特征、具有学科特色的考查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摆脱唯一答案的思维模式,鼓励新方法和新解答。
我们要树立新课程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还给学生,重新确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理想的课堂是:表达的课堂(有视野的、有耐心的、科学评价的),鼓励的课堂(教师是教练),分组的课堂,创新批判的课堂(拓宽学生视野),沟通与合作的课堂(保持学生好奇心)。
课堂上要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由争辩的气氛,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心理,引导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析,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读、自解、自悟、自品、自得。课堂六要:上课要从备课时开始;学习目标要可以测量,贴近学情;“讲”要放在“先学”之后;先学与后教之间要有交流;课堂上要强化对学习的“引导”;课后反馈要及时准确(试卷批改不过夜)。
第一,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首先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定要先学后教,导学案、训练案必须先批后用。我校“自探互教模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勤于思考、学会思考、发展思维。自主学习是自主的合作学习,形成师生之间、同伴间的学习共同体;不是将老师的主张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在思考中慢慢探索。一讲到底的课,肯定是差课,老师讲解不能超过25分钟,要更多的指导学生拓展思维。
第二,要考虑学生间的差异。学生的天赋、生活环境、家庭背景都是有差的。教学过程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案。当前时代信息爆炸,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是知识的权威,而逐步成为一个学习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我们应该指导学生设计适合的学习方案,花更多精力指导学生在信息海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策略和方法,尽可能帮助每一位学生成功学习。要推行导师制,加强个别辅导、个别指导。
第三,要倡导个性化学习。实践中,学习不是孤立的个人行为,个性化学习也不是个人的个别学习。教育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学习不只是学生的事情,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要共同学习、互助学习。我们提倡个性化学习,建立适合每个人学习的方式。一定要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师核心素养:教育信息与追求、学科理论与知识、问题意识与科学精神、教学技能与实践、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我们应阅读教育教学和文史哲自然科学书籍,丰厚文化底蕴,了解国情世事,以大视野、大格局和高格调的姿态为今后工作做好谋篇布局。
第一,要通识阅读, 拓宽学科视野。视野宽与窄、远与近、大与小,对于人的一生发展非常重要。所谓视野,就是目之所及,但是“目”常受“心”影响,目之所及的实质其实是心之所及。哲学家尼采曾说:“心中有光,才能看到希望之光。” 对老师而言,视野的打开,要基于学科又要超越学科,要有大学科视野;要基于教育又要超越教育,要有大教育视野。只有具备了宽广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我们老师才能够在课堂上把学科逻辑讲明白、讲透彻、讲生动,帮助学生获得理性而深层的思维力量。只有教师的视野打开了,教育才会有宽度,才会少一份急功近利,多一份宽厚仁慈。
第二,要系统思考,构建育人格局。格局有多重意义,其中一个义项是:布局。学期之初,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有从整体上解读教材文本结构的意识,厘清教材隐射的纵横脉络,将每一节内容放置整册教材大背景下进行思考,构建起“点、线、面”的知识框架和学科育人系统。
第三,要追求品位,提升自己格调。如果说视野强调的是老师发展的视域与宽度,格局强调的是老师的布局气度与厚度,那格调强调的正是老师发展的品位与高度。格调指的是品位、深度、境界等,格调之高即品位之高、境界之高。我们是读书人、文化人,是知识分子,是新时代的“先生”。高品位应该成为教师发展的标识与境界。不但要有道德品位,还要有文化品位,知道文化是从哪里来,要走向哪里;不但要有审美品位,还要有理论品位,学会进行理性思考,走向思考的深度,让自己成为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我们应该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并以此去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不管身在何方,不论身处何地,做专业成长的自觉者。
每个成功人士,都是高度自律。哈佛大学有句名言:谁都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真正成功的人,都少不了高度自律。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幼时就懂得读书的重要性,爱上了读书。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就早早起床,高声诵读《诗经》、
《尚书》等诗文,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了练习政治家所必备的雄辩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看书背书和练习口才,坚持把楚国的文化谨记于心,把楚国的历史倒背如流。
自律的人,心中只有一个方向,就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即使过程很艰辛。正如幸之助所言:“登峰造极的成就源于自律。”
不自律,即使贵人留步也抓不住。宰予能说会道,深得孔子赏识,并对他寄予厚望。可有一天,孔子在讲课时,发现宰予没来上课。于是,他立刻让所有弟子去找宰予,害怕他会出事而惶恐不安。一会后,弟子回报说,宰予没出什么事,就是躲在宿舍里睡大觉,并且雷打不动,怎么叫都叫不醒。孔子听到这回报后脸色大变,抛下“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这句千古名言。不自律的人,即使得到贵人的器重,也于事无补。因为再厉害的人,都不可能让一个懒惰的人成才。懒惰是七宗罪之一,别让一时的懈怠,成了终生遗憾。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羡慕别人的好运气,却忽略了别人近乎自虐般的努力。
自律,是成功与平凡的一道分水岭。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在二十七岁前,是个名不经传的人,不爱好读书,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的。直到母亲病故后,他才发现生命的短暂,开始发奋读书。正如《三字经》里说的那样,“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在他连续七八年闭关读书期间,研读儒家六经和百家学说,并从圣贤们的人生经历和著作中吸取思想精华等,为后来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位同仁,当我们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时,就会发现努力前后的自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因为我们跨越了平凡,迈向了卓越。富兰克林说“我从未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秀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所谓的命运击败的”。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城市发展质量水平,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我们一定要有家国情怀、要有品质追求、要有改革魄力、要有人格魅力!
- 上一篇:: 心系教育 情暖楚中|市委书记蔡丽新一行莅临我校调研慰问
- 下一篇:: 指引方向 梦想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