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学科论坛

“自探互教”研究方法及策略(王娟)

一、“自探互教”的思想

1、“自探互教”的思想古今中外都有过论述

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叶圣陶对此也有表述,通过教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继而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之外,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及受训。这应成为一条原则。

2、近年来我校也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对“自探互教”进行了探索。

从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自探互教”是在大家看到传统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弊端后,结合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提出的;“自探互教”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改进与进步,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

“自探互教”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自探互教”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学什么和怎样学。呼吁大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其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地学习精神,为发展奠基。

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过程更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

3、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中心”转变到“学生中心”;“课堂中心”转变到学生课内外相结合自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提高素质并重;

4、科学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比例关系;

5、有利于促进一线教师向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转化。

二、“自探互教”实验研究的依据

1)“自探互教”的针对性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其具体表现是:管理控制太多,激发兴趣太少;规定学习太多,自主学习太少;死记硬背太多,灵活运用太少;书本知识太多,实践体验太少。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老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学习方式没有太大改变,应试压力使物理教学脱离了正确轨道。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沿袭着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老师的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为代价的老路。课堂上“多教少学”、“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自探互教”正是针对着课堂教学的这个痼疾而提出来的。     

2)“自探互教”是解放学生学习“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完成这个任务的唯一途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带着好奇心,睁大好奇的眼睛,去发现一个个未知的世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自主地、主动地去吸收,去发现,去探索;是从熟能生巧到举一反三,再到无师自通,乃至融会贯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我们说要培养学生的这个能力,那个能力,归根结底,学校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前提。

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得让学生学,并且要多学。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怀,给学生充分的发现和质疑的时间、空间,给学生更广阔的实践和展示的舞台,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和限制,真正实行“以学生为主体”,解放学生的学习“生产力”。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最简单、最朴素、最实用的做法就是从“自探互教”做起,让学生行动起来,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去实现自己的美丽梦想。倘若教师以教为主,只顾自己多教,势必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销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动学习,且学习方式不科学,那就不仅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而且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3)“自探互教”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发展观

“自探互教”的“少”与“多”是个相对的概念,并无确切的划分。教到什么程度就算“少”?学到什么程度就算“多”?甚至有人要用时间去计算,那只能说明他并没有领悟“自探互教”的精神实质,或者只使用一个伪命题来表示对新事物的不满。因此,应该对“自探互教”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定位。“自探互教”不是一个刻板的、凝固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一种行为规范,甚至是一个行为警示。少教,不是数量的减少,而是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加有效。多学,不是数量增加,而是学得更主动,学得更科学,学得更有用。任何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在转化为教学行为时,都必须本土化、本校化、个性化。没有这个“化”,再好的“经”都会被念歪。我们研究“自探互教”,不是要创造出一个“教学模式”供大家去使用,而是希望所有参与这一研究活动的学校、教师,能从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灵活地、恰当地处理“少教”与“多学”的关系,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教风和学风,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促进课程改革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深入发展。

三、自探互教的核心理论

1、 什么是“自探互教”?

夸美纽斯有一段话: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自探互教”是一个理念,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但是“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更高质量、更高技术含量的少教,是给学生开发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这样的空间中掌握更开放、更自主、更科学的学习方式;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解决好教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学生最需要解决的东西,这是最根本的。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产生最大的效益问题。

“自探互教”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它意味着老师的教要教在点子上面,要教在学生似懂非懂的地方,也就是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的知识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从教的时机选择来看,老师应该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只是在学生最困惑、最需要的时候,给学生以点拨和帮助。

2、自探互教的度。

“自探互教”,少,少到什么程度;多,多到什么程度。现在有一些学校就规定:一节课,讲不能超过10分钟,或者不能超过15分钟;规定死学生要有多长练习时间。我认为,这里的“少”与“多”,要辩证的对待,不能说教五分钟就是少,教十分钟就是多,不应该以时间多少来论教和学的多和少。如果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完全不懂或者是一片空白,那么老师在讲的时候还应该讲一些,因为这时候老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那么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没有矛盾和冲突。有些东西学生了解了,或者说有了一定的积累,老师还在喋喋不休地教,去占用学生的时间,这就违背了“自探互教”的精神。另外,从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来看,很多学校的教学实验,不同程度上都暗合了“自探互教”的规律。我们现在的“自探互教”就是把这种规律提炼出来,明确出来,使教师和学校从原来自发的状态转为一种自觉地状态。

3、“自探互教”是教学相长的必然。

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自主学习,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数据调查发现,学习者自我参与度的高低是决定他学习成果或者学习质量的根本原因。不管讲多讲少、学多学少,都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问题。

物理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怎么样提高学习效率,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重复的,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该舍弃的就要舍弃,不要想一节课里什么都教到,什么都学会,一课一得、两得或三得就已经了不起了。所以,自探互教看似简单,对于老师来讲,45分钟里,规定你只许讲10分钟或者15分钟,不是这个问题,关键是你在单位时间里需要讲什么,哪些是不需要你讲的,哪些是你非讲不可的,我们应该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和探索。

“自探互教”的核心,最根本的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通过发展学生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自探互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教”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学生更快、更好提升能力和素养。通过“少教”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多学”,这就要求教师有“专家型教师”品质,强调教师要拥有特别专业的知识、高效率的工作、创造性的洞察力,并通过反省式思维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自我。换一句话说,“自探互教”的核心就是提质增效,就是教学相长。

4、“自探互教”要坚持“四不教

“自探互教”要通过教师的“不教”,给学生增加较多的自主思考、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体验生命顿悟的喜悦。

要求教师遵守以下原则:

1)不能激发兴趣的内容不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此,教师也是这样。这是我们课堂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探索前行的不竭动力。当我们自己觉得这些内容无色无味,让人昏昏欲睡时,就不要讲给学生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此时我们的讲解一定是照本宣科的,而不是声情并茂、眉飞色舞的。要想吸引学生,我们必须对手中的内容进行包装处理,整合、增删……如烹饪一样,色香味俱全时,学生才可能垂涎欲滴、眼前一亮,从而实现真正的主体能动,主观参与。

2)学生自己跳一跳就能得到的不教。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要善于让学生掌握划船的本领,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学海”里从容不迫。这就要求教师能甄别教材中的重难点,有针对性、有侧重地讲解,同时善于为学生留足空间,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与习惯。

3)不能举一反三、启发深思的不教。

思维流淌的课堂才是最智慧、最有价值的课堂。因此,教师的讲就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要善于诱思,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并进行质疑。

4)未经慎思的不教。

不管是什么内容,只要是经过了你认真的思索,只要能增添一些新鲜的元素,形式上也否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细节方面更加趋于完美,就都可以教给学生……但是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程序或问题,就不要信口雌黄,免得浪费时间而毫无效果。也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总之,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教”,让学生在有温度、广度、深度的课堂浸染中日渐茁壮,让学生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