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学科论坛

“自探互教的实践与反思”论坛脚本

 

 

主持人开场白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校自2010年实行“自探互教”教学模式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课堂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楚中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我们有幸成为“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的实践者,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与深刻思考。下面就请大家谈谈运用“自探互教”模式的真切体会。

 

张慧:

各位专家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一名地理教师。最近通过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我对“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该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四大要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自探互教”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通过目标驱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质疑点拨、总结反思六大环节来构建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认为“自探互教”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的教与学和谐统一的过程式情境化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既是认知的主体,同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总结反思,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徐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讲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在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自探互教模式在“目标驱动”和“自主探究”环节中给学生提供“学”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贵在独立性。目标驱动按“扶——放”原则,设“导学”,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逐步走上自学的道路。

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校“自探互教模式”中程序二“自主探究”要求学生独立学习,静思静悟,查阅资料,订正错题。完成学案中能够自行解决的知识,确认不能自行解决的“疑”,然后带着问题去交流、学习。而在程序五“质疑点拨”中,师生共同对话,为他人解疑、同时向他人质疑。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问题的解答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入。另一方面通过对他人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一些自己没有想到的问题的接触可以增加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坚持下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必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沈静: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名语文老师,我从语文角度谈谈“自探互教”的优越性:

一、提升了课堂效率

我们语文基础题的课堂常常是沉闷而乏味的,因为缺少文学性,课堂效率常常较低。

黑格尔说:“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比如讲病句题,学生基础薄弱,常常靠感觉去选择选项,不能灵活运用六类病句类型进行分析并解题。于是集中学生的易错点,灵活分组,进行讨论,老师在关键处进行启发,学生理解后,找出错误类型,并修改出正确答案,之后进行小结,哪几句属于哪一类。学生再修改常见语病时基本没有问题。

    二、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课上,学生自由阅读老舍的《断魂枪》, 但学生对文章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充满困惑。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于是,我卖个关子,建议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要求自主探究,写心得。然后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兴趣浓厚,这堂课激发了学生探索文学的兴趣,明白了独立思考的价值。

3、      训练了学生的答题思维

所谓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

由于我们部分学生解题、答题缺少逻辑思维,因此答题常常无序、重复。为此,我们着重在“成果展示”这一环节上再次进行强化。学生代表将小组讨论内容进行投影讲解,过程中老师根据情况适当点评、点拨。用学生的典型错误做例,比如学生做给“肥皂剧”下定义这道题目时,要点对了,但是形式错了。那么我们就着学生的错题再强调正确的答题步骤。首先形式要对,其次用语具有概括性,准确性,哪些词该用,哪些信息该删除,学生就有了清晰的认识。

刘静:

推广“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的是很有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的推广,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自,就是:问题由学生自主提出,概念由学生自主概括,规律由学生自主发现,文本由学生自主解读,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和操作,作业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布置和自由评价。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成了课堂上学习的主人。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会以主人公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且根据自己学习的需求,针对文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自己对知识的需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激活,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采用“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授课形式,这种灌输式的学习使学生变内向、被动、缺少自信,何谈学习的主人?老师一节课下来累口干舌、筋疲力尽,而学生呢?他们一堂课下来,满脑嗡嗡响,除了老师的讲解、分析外,而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因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是学习的主人,而是学习的“机器” 只有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推广“自探互教”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某一事物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百折不挠地去进取,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兴趣是发展智能的催化剂,是成才的最佳途径,是通向理想的桥梁。而兴趣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和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成功感来培养的。推广“自探互教”教学模式,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学生一旦成了学习的主人,他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再者,在学习中通过学习小组的建设,及小组内学生的互动学习,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制约,实现共享共赢,增强了成功感,及成功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共同发展,这就大大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推广“自探互教”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推广“自探互教”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利于新课改的深化。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 “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的推广,就解决了新课改中教师的旧的教育观念,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的环境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五、“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有识之士提出了推行素质教育的口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说的很清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张洪安: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刚才刘静老师说传统数学就是“满堂灌”,这一点我不赞同。因为我国传统教学精华也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沈静老师刚才提到孔子的教育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就是“启发”一词的由来。这句话充分说明孔子强调学生的“自学”,他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的,而老师起到的只是“启发”与点拨的作用。孔子也很注重合作学习,孔子引用《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语,强调师生间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他经常带领学生,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坐下来论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是著名的篇章。此外,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两位先生都强调学生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综上所述,我认为我校“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符合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它与只重分数不重能力的应试教育格格不入。

咸春华:

“自探互教”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合作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社会性

张慧: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张洪安:

还体现课堂的对话性,课堂是一种对话教学,“自探互教”注重课堂中师生的平等、交流对话

 

 

主持人:

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感觉到“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新课改精神,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质疑探究精神,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任何一种模式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肯定会碰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困惑。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这些问题与困惑。

咸春华:

“自探互教”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难以把握,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成了问题

丁媛:

存在这样的问题:课堂伪讨论、假热闹,讨论问题无价值

教师需要学生讨论什么样的问题是自探互教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动脑筋,多思考,充分了解学情,并与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不能把讨论沦为一种形式,变成为了讨论而讨论。我们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书本上有的显而易见的知识不需要讨论,学生讨论也不会有结果的问题也不需要讨论。

比如,我们在讲哲学知识的时候,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书上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如果我们让学生讨论某某的含义是什么?那么这个讨论就毫无意义,每个人都可以在书上找到答案。可是它的具体内涵,学生却不懂。以“物质”这个概念为例,含义可以很轻松的在书上找到,但是学生就是讨论十分钟也不会弄明白它的内涵。所以我们不可以只追求表面的热闹,我们要时刻记得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决不能把有没有讨论当成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明白一点,自探互教是一种模式,但绝不是唯一的,它是用来辅助我们的,我们不能被模式牵着鼻子走。

张洪安:

自探互教模式程序一为目标驱动,目标怎样驱动学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目标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热情!

杜冬明:

诚然,自探互教模式有其很多的优点,但就我个人而言,有以下两点困惑。

一、这一模式是否适用于所有层次的班级

有一次,我有幸去听了一节本校唐俊老师的试卷讲评课。平心而论,那一节课上的相当精彩!精彩的地方在于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上的主人。步骤也很简单,唐老师公布错误率较高的6道单选题的题号,然后分配给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接着小组代表站起来讲解给大家听,最后老师进行考点总结和平行题的训练。从明确小组任务到最后小组展示,这一系列过程,学生都很投入。处理这6道单选题的时间,总共也就15分钟左右,当中还包括做平行题的时间。听完课之后,我自信满满,心想着我也用这方法,免得总是我唱“独角戏”。我带的是美术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出于试一试的心理,我也让学生们处理同样的6道题。然而,整个实施的过程还是让我傻了眼。分配完任务后,绝大部分学生就在等,有的甚至继续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我立即提醒他们该讨论什么,怎么讨论。还算是给面子,声音立刻有了。但仔细一听,问题又来了,讨论来讨论去,都是停留在非常浅显的层次上。等到小组代表发言的时候,问题又出现了。姑且不谈讲得怎么样,连站起来发言都有问题。轮到有的小组发言的时候,组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愿站起来发言,结果就僵在那里……

二、这一模式是否适用所有课型

目前而言,这一模式较多地被应用在复习课型上。我自己在新授课上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讲授语言知识点的时候,我会让每个小组负责相应的几个知识点,但是等小组展示成果的时候,问题来了。学生往往只是将自己找到的东西一股脑地读一遍,其他的学生也就是被动地听一遍,“互教”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所以,关于实施自探互教模式,我的感受就是要分课型和班级类型,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在不同的班级,最终的效果很可能是有很大区别的。要考虑班级特点、学科特点和学生能力。比如我带的美术班。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也不好,自制力也不强,在这样的班级,如果一味地让学生们“自探互教”的话,估计也就成“放羊”了。

黄小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自探互教教学模式是在心理学、教育学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举措。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的程序为:目标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质疑点拨—总结反思”。由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注重的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所以自探互教的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具体程序应适时调整。我结合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首先是目标驱动,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因为本课重难点较多,如果一开始将任务全部分配,那本课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所以应结合课标切块教学: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分两个阶段实施自探互教的教学模式。任务布置时结合学情,书本上没有的内容,需通过材料阅读探究的内容在自主任务分配时提醒学生结合学案,如如何评价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其次是自主探究,属于基础知识的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独立学习背诵,提高课堂效率,减少课后投入的时间;属于材料阅读归纳的任务,要求学生写下自主探究的的成果以方便合作交流。

由于历史探究题注重的是材料阅读,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培养,所以合作交流和质疑点拨应同时进行,学生合作交流的同时老师可到各组了解具体情况,提示做题的方法、思路,做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比如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可提示学生结合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学案上漫画信息加以分析。

成果展示时应鼓励学生脱离教材,合作交流的任务各组自由展示,可进行辩论,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成果,结论性答案老师强调答案要精练、规范,以防止在考试中失分。最后规范的答案应在课件中展示。

最后是总结反思,布置学生构建本课知识框架,自主反思学习过程。完成练习,从内容和做题方法上反思本课内容。回顾课标进行提问,再次强化本课学习内容。

以上是本人结合教学案例说明自探互教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当然不同的内容具体操作上还是要有所调整的,但不变的是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杨端义:

“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成为学习的设计者、控制者和评价者,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同时 “自探互教”教学模式强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新模式下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着和促进者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以点评和帮助,由“教学”变成了“导学”。

自探互教模式基本上是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式,得到专家和教师的认同,但个人在应用该模式教学时也遇到一些困惑:首先是会出现难以按时完成当堂课教学任务的情况,。“自探互教”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一个尽可能是自由而无压力的环境中,开放性的教育环境下,小组合作对问题进行寻根问底、考究、批判接纳、验证自己想法等等的主动学习状态。因此,它需要比较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在单位时间内引导学生领会掌握教材教学目标内容。于是便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引导学生自主探求某个问题时,便完成不了其他教学目标任务。有时为了完成进度,在后半节课就会加快进度。

还有一个困惑,在小组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有可能在某些小组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轻松把问题搞定,成果展示的时候也是由成绩较好的同学来展示,这样小组也完成了任务。部分后位次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监督有可能浑水摸鱼也就应付过去。这样慢慢的在这个组就成了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展示的舞台。个人建议在成果展示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某小组随意的点一个同学来展示成果,这样为了小组的利益和声誉,成绩好的同学有可能会主动辅导不懂的同学,达到共同进步!

张锐:

有的班级小组组合不合理,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多数学生沦为观众

朱爱军:

我觉得在我自己实践这个模式的过程中存在问题:

1分工不明确。

   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马上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显然,学生关注的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显而易见,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

角色分工不到位,各组成员分工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而且,成员内分工不到位,各人担当的角色比较固定,往往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代表发言,而忽视了表达能力较差学生的锻炼机会。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只是其陪衬。

2合作时间不充分。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他们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并进行交流,为此合作学习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学习任务教给学生后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就草草收兵,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是走过场。

张浩:

我也来谈一谈实践“自探互教”模式的困惑。正如杨端义老师所言,“自探互教”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但让学生自探,有时耗时实在太多,从应试角度看,得不偿失。这是否也体现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

 

 

主持人:

大家刚才提到的问题与困惑,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化解?我们应如何进一步优化“自探互教”教学模式?为了楚州中学的长远发展,下面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设性建议。

张洪安:

目标设置不合理,讨论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那么学习目标就没有驱动性我个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困惑出这样的学习目标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学生才会真正“自探互教”。因此老师上课前就要注重学情调查,从学生的学思考老师的教,确立学习目标,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张文浩:

教师不具备一桶水,是难以给学生一杯水的。特别是在“自探互教”中我们教师的素质更要高。毫无疑问,那种陈旧传统 “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已被彻底淘汰。“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新时尚,但我们也不能因片面地强调个性而忽视教师的作用,从而走入自主学习的误区之中。不能把“自主学习”变成“自己学习”。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不能让学生海阔天空地交流汇报,使学习活动过于肤浅,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没有有半点否定之词,而是要适时引导学生的学习,而在适时的引导和讲授的过程中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更高的素质。

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不单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的过程。然而学生成绩的好坏,学习物理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所以我校物理师指导学生用“自探互教”学习方法如:在电磁感应一节的教学中,同学们往往在自主学习右手定则后常常与前面学习过的左手定则相混淆,该用左手定则时用成了右手。对此在学生讨论、自主学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引导他们区别在哪里,有什么联系,哪个是“由力到流”,哪个是“由流到力”,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有我们“传送带类”问题,内容相对而言比较难,学生在自主讨论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点拨。帮助学生克服一个困难,让学生再走两步,下一个困难再点拨,在走两步,要做到学生哪里不会点哪里,最后还要帮助学生归纳形成系统,不能完全放手给学生,这样对我们老师的素质要求非常高,有时候学生的问题和困难是非典型的,自己提前也没有准备的,必须要立即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学生解决问题。所有没有一定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等基本功或者说没有一桶水那样的储备是不能有效把握我们的课题的。

因此我们在“自探互教”的教学中绝对不是老师素质,老师的讲授无所谓,反正学生自己讨论,自己讲。而必须具备更高的各方面的素质。

徐长宁:

在“自探互教”模式中,老师尽量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入到自己可控制的“度”中,同时又希望学生可以提出打破常规,富有创造性的点子。这种情况下,对于老师的要求就比较高了,专业知识要精深,其他知识要广博,才可轻松应对课堂的突发情况。

例如,有一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中讨论中西方绘画的区别这一问题。当我在巡视时,忽然有个同学问我:“达·芬奇的蒙拉丽莎画了多少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画了多少年?我知道这两幅画都画了很久,但到底哪个更久?”我起先是楞了下,没想到学生会问到这么冷僻精钻,完全超纲的问题。后来我绞尽脑汁搜索以前学习的中西美术史,才有点模糊的给了答案。后来那位同学的发言效果很好,因为他的切入点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很有新意。当然下课后,我立刻就去查证。结果虽然我回答学生的答案是对的,但同时真的冒了一阵冷汗。在自探互教的模式中,教师要装满学生这一碗水,自己作为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一汪源源不断的活水。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引导的责任仍然在教师的肩头,教师要善于引导,做一位知识的引导者。课堂中教师少讲不是不讲,而是要简洁扼要,一针见血的打中要害。讲授也要讲究策略和技巧。课前设置问题讲授时,可先交代下前面学生已掌握知识和新知识的关联性,让学生发现即将面对的问题是在最近发展区中, 是他们“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高度。无形的鼓励后,教师再层层推进着设置小问题。课中的讲授是指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到迷惘时,点拨型的讲授一下。迷雾一散,立刻停止。切不可反客为主,把学生的问题给解决了,让学生无事可做。当学生讲完后,教师的讲授要带有总结兼顾表扬的性质,把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都归纳进去,让学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的同时巩固了知识。

朱爱军:

精心设计问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加强教师的组织力度合作学习成功与否,同教师的管理、调控、引导、参与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适当指导。同时,在合作学习中,要努力创设热烈的气氛和积极的情绪,及时注意各小组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作出及时的指导和调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在上《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时,由于这一框内容本来就不多而且难度也不深,因此我设计了两个需要小组重点讨论的问题:①如何看待三幅漫画?②说明任长霞是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的?这样做到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又能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

合理把握讨论的时间。在课堂上,虽然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是讨论的时间把握得不是很好。有的时候时间过短,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还未完全展开,问题的讨论还不深入,不透彻,教师一拍手“好”、“停”,学生的讨论就“被迫”停止,讨论成了一种形式,这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讨论过程,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上课宝贵的时间,这种“浮躁”的讨论也不可取。其实,讨论时间的长短,要由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以便随时调整讨论的时间。所以,既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又要尽可能节省时间,努力做到省时高效。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营造特定的情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渗透着教师有教育目的情境,利用直观 、暗示、移情的原理,在心理场中通过角色转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其中,自主地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讲<<公民的储蓄> >一节,我和学生通过课前充分准备,编排了小品<<中奖之后……>>.它象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余姚市,以为老大爷在购买福利彩票时中了50万元大奖,但在如何投资的问题上发了愁,有人建议他存入银行,有人却说利息太少不如炒股,还有建议买债券、买保险。如果是你, 你会选择怎样的投资方式?请大家帮老大爷出主意 。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每个学生都自觉地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自主实现角色转化,激发了学生自动探索的欲望。我认为此时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本节内容(《公民的储蓄》)。在自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处理和把握教材,整理好教材的知识脉络,使学生养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习惯。

张锐:

小组分工要考虑学生的同质与异质,搭配均衡,这样才能互助学习,也便于各小组间开展良性竞争。

丁媛:

我建议加强小组监控与适时激励评价

每个小组一定有个组织能力很强的学生,可以起到分配任务的作用,并且可以在组员心中形成一定的威信,当组长发现本组成员有人在讨论时开小差,聊其他话题时,可以及时制止并正确引导,当有人总是不肯发表观点,小组长可以充分调动起组员的积极性。这样每个小组可以更团结,更有集体荣誉感,大家都愿意为自己的小组争光。而教师也要做好鼓励工作。口头的表扬和夸奖很重要,表扬某一个同学的时候,也要充分肯定他所在的小组,教师的语气与表情要充满欣赏,可以适当地夸张一些。也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机制,比如每节课给每个小组打分,等一学期下来,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给予一些小的物质奖励。

严可儒:

大家好!我是楚中英语教师。自探互教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教育学生的教学模式。它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知识,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达成这一目标,我觉得,自探互教的教学模式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的条件。首先,教师的任务布置要明确。因为学生的主导地位被突出了,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气氛调动者,就更要慎重备课,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简洁,表达清晰,力求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明白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等。其次,学生的小组分工要清晰。小组活动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容易讨论偏题。就比如说英语小组讨论,教师用英语提问,学生小组讨论,很容易发生的情况就是学生是用汉语讨论,得出答案后再翻译成英文回答。这其实是不符合我们用英语教学的要求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说到底就是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我们用纯英语教学,其实是希望学生能沉浸在语言的氛围中,识得语言,用语言思考问题,而不是依然惯性的采用自己的中式思维解决英语问题。所以这时,教师就要考虑到小组成员的语言水平的搭配。要保证每个小组有敢于表达的,能写的,以及监督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分工是保证小组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最后一点,也是自探互教教学模式能长久进行下去的保证,就是教师要在班级里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小组活动久了,学生会产生疲态,有时会浑水摸鱼,过于依赖能力强的其他成员。这就显得评价机制十分重要了,教师的评价应该不仅仅是对小组活动成果的奖惩,还要特别关注到个人的成果。因为我们自探互教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所以评价具体到每个学生就十分必要。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薄意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指正。

咸春华:

导学案要精心设计,要从学生的需要和困惑出发。

冯盼林: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如何提高导学案的质量?我认为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

1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语文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与技能、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的中, 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引导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求。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

4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则

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

唐云霞:

体育课堂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群体空间,它应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整队编组,建立合作小组除体育委员外,每以体育成绩比较好、有责任心的学生为组长,将不同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6人或8人的小组,在思维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产生一种“自由感”,做到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竞争夺标的氛围。

上课时,小组长在老师的布置下,带领本小组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小组长起到带头和引导作用,参照老师的教法,带领小组进行练习。小组长及时地把练习情况反馈给老师,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如学习简单、枯燥的教学内容时(如短跑、长跑、跳远等项目),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情绪,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准备足够多的体育器材,让小组长带领各组学生在规定的场地、范围和时间内,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练习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自由结合,效果自我评价,并且我随时巡回指导、辅导学生。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教师成为活动的策划者,活动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疑难处的参与者和研究者。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紧扣教材,选择重点、难点、疑点作为专题,教师新课适当导入后,让出一些自由空间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动作练习自己喜欢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练习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讨论每组的动作及出现的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主动性。例如:在双手由后向前掷实心球的教学中,根据每小组掌握动作要领的情况,分成若干小组,由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做临时组长,进行示范教学。老师进行巡回指导,极进纠正错误动作。

 

 

主持人总结

问题越辩越清,真理越辩越明。通过本次论坛,我们充分认识了“自探互教”教学模式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更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进一步完善与优化该模式打好基础。我们相信,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培植,“自探互教”教学模式一定会成为楚州中学教改园地里一株芳香的鲜花!

12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