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教学科研

课堂前5分钟开展新闻资讯教学的实践研究
黄海磊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品德课本的观点教育只有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更好地内化,“唯书本至上”的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在运用课本观点分析解决材料问题上误以为“学非所用”,既影响思想品德教学双方积极性,也限制了思想品德课实效的发挥,因此,开发和利用新闻资讯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关注新闻资讯,学会理解、分析、解决新闻资讯涉及的社会问题,促使其适应社会发展迫在眉睫。本课题着眼于学生角度,希望能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好的经验。

二、课堂前5分钟开展新闻资讯教学的界定

(一)概念界定

1.新闻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解释:(1)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2)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情。本文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的报道。

2.资讯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解释:信息。本文指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给及时获得并利用它的人带来价值的信息。

3.新闻资讯的定义

严格来说,新闻、资讯都是信息,但时效不同,新闻今天是明天就不是了,但资讯可能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都因它的价值而被关注、利用。现代社会,很多新闻也是有价值的资讯。新闻资讯的涵盖面很广,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社会新闻,不同群体敏锐的人在其中寻找需要的信息。

本文指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中蕴含的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

4.新闻资讯教学的定义

从传统教学的角度看,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应新闻资讯材料联系课本的观点分析说明时事热点,通过拓宽学生视野、激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同、释疑等。

从现代素质教育观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看,要在传统教学每课相关时政热点教学的基础上,每课摄取国内外最近的热点问题,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的变化发展,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5.课堂前5分钟开展新闻资讯教学的定义

每次思想品德课课堂前5分钟,师生通过一定的形式,借助一定的教育技术手段,选择社会关注特别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起点,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新闻资讯为中介,把自己置身于现实生活中进行体验,多方面思考课本观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此概念与其他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思想品德课上的新闻资讯教学与思想品德课上的时事政治教学的联系

它们都是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积极性的一种教学

方式。无非是挖掘重大热点焦点并及时给予评析、预见,在生活中体验、感悟,进而增强责任感、自信心和激发危机感、忧患意识,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上的新闻资讯教学与思想品德课上的时事政治教学的的区别

“新闻资讯教学”是成就教育与问题教育、信心教育与危机教育同时运作的,“时事政治教学”仅是新闻资讯教学的一部分,仅在时事政治教育氛围成长的学生是往往只看到成就的一面,忽视问题的一面,片面性或一边倒,不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两面性、感悟其两难性;而在新闻资讯教学下成长的学生经历了“成就与问题、信心与忧患”的锤炼,在正反两面的思想教育中成长,打造了辩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思想倾向,能够理性地感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

三、课堂前5分钟开展新闻资讯教学的实践

(一)研究思路 

1.总体目标    

本次研究,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使学生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解、掌握思想品德观点。总结出课堂前5分钟新闻资讯教学的实施的原则、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教学设计,得出5分钟新闻资讯教学策略理论与操作性结论。

2.具体目标  

根据对新闻资讯教学进程,分为低、中、高三段。低段抓入门,指导学生从哪些媒体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如何整理,引起学生重视;中段重视评析的角度,尊重多元价值观;高段注重材料涉及问题的解决及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二)研究价值

1.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生活空间

2.提供一种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

(三)理论依据

针对以上具体情况的相关分析,对于本课题的研究运用了以下一些理论:

1.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认为: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教育学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学生坚持辩证的观点,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新闻资讯涵盖社会各个方面的事件,有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也有层出不穷的种种社会问题;有令人信心百倍的,也有让人灰心丧气的。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要求,课前5分钟的新闻资讯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热点焦点,在“成就”面前增强社会主义信心;在问题面前不仅要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还要有改变现状的精神与行动;在两难及多难的问题上,态度和行为要谨慎,社会问题的解决要尊重多元化。

2.人本主义理论 

新闻资讯教学是通过社会变化发展过程中的热点与焦点的分析说明、预测或展望,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融入社会变化的节奏与趋势的过程。人本主义理论提倡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重视有意义的学习。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学习类似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

3.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获取学习资源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说到底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要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创造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构成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

4.生活教育理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陶行知先生则提出“生活即教育”。新闻资讯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关注国内外发展变化的过程。新闻资讯本身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的表现,课本的知识要为生活服务、并促进各种生活的发展与完善,新闻资讯的教学为学生营造现实生活时空,引导学生从其中运用学所、理解所学、验证所学,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作准备。

基于以上理论,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关注新闻资讯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四)研究假设

师生对新闻资讯教学资源的展示、评析、释疑,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材料;使学生养成关心社会变化发展的习惯;使学生得到启示,在社会中更好地成长。

(五)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调查分析,提高新闻资讯教学的针对性

在七年级对学生接受“新闻资讯教学”是个什么状况做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询问你对新闻资讯的态度?参与调查的56名学生,有8.9%的同学回答非常喜欢,有14.3%的同学回答一般,不喜欢的同学为76.8%;问及你是否希望参与到新闻资讯教学中?有67.9%同学都回答非常希望;你曾否努力通过了解新闻资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32.1%的同学回答努力,有42.6%的同学回答偶尔;你分析解决政治材料题时不知所云怎么办?有46.4%的同学回答努力克服,有32.1%的同学焦虑,21.4%选择逃避。调查表明:大部分同学没有关注新闻资讯习惯,但是认识到新闻资讯对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重要,想学会分析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这就为我们的开展新闻资讯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存在惰性。

教师需要积极的行动,从开始上课情况看,学生对新闻资讯等社会发展的热点焦点知之甚少,究其原因,家长、学校和学生仅关注课本知识的学习,导致有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关注社会变化的习惯,到九年级国情国策内容的学习上理论难以联系实际。基于以上认识,有必要从七年级开始尝试课前5分钟开展新闻资讯教学,引导学生养成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习惯,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为九年级中考复习作社会认知铺垫。  

2)齐抓共管,提高新闻资讯教学的可行性

加强学生管理  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责任感;加强意志教育,培养学生勤奋刻苦、奋发向上的品质;帮助学生在家中准备好获取资料的硬软件设施,强化激励机制,学习轻松幽默的展示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感受社会变化发展。

加强教师管理   教师备好学生,备好资料、备好课,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讲求5分钟的课堂实效;尊重学生,协调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感悟在先,然后教师加以适当点拨,注意学生的自我感受下的行为生成,不强加观点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加强科研管理    注重观摩其他教师的实践研究及示范课,汲取大家的经验、智慧,推出自己的教学示范课;注重研讨,及时总结,及时调整,及时反思,并以相应的形式记录在案,以备检验;注重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个案跟踪,形成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提升研究的科研价值。

3)深入研究,提高新闻资讯教学的可操作性

激发参与兴趣,拓展学习空间   爱因斯坦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有兴趣,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都会调动起来,自然会孜孜不倦的探索。怎样激发学生对新闻资讯的兴趣呢?每日媒体呈现给社会的新闻资讯不仅仅是复杂社会现象的报道,其中一些事件的发生与解决更预示当今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与需要,影响学生不可知的未来,本身就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教育资源,导入、情境、展示、成功都可以激趣,教师、学生双方的幽默感是保持新闻资讯教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教材以外,我们从媒体得到材料:教育部门不提倡未成年人学赖宁,因为未成年人更需“珍爱生命”、“见义智为”,前提是孩子能分析、判断各种行为;周围家庭收入低的孩子月零花100元是奢侈了,而收入高的孩子月零花100元则是节俭了——现在“勤俭节约”虽然意味着消费要“适度”、“ 合理”,但选择权在孩子-----社会是多元的、复杂的,书本不可能记录所有的事。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网络、电视、报刊杂志、图书等)去学习社会知识,“看”书本外的世界,感受书本外的社会生活。单纯的照本宣科,或就某一课的某个观点联系过去的某个事件,已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的生存环境如图)。即时的新闻资讯的实时关注、实时教育助学生学会判断、学会选择不仅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也帮助学生体验、感悟、践行。

 

寻找和谐的教与学,拓宽练习途径   经过学习和实践,摸索出一套新闻资讯教学模式:课前师生通过主流媒体收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重要的新闻资讯,写出简单评述或感悟;课堂以新闻发布会、论坛等形式有重点的展示、评析,讨论反映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可操作方案,如“网瘾后的“抵制不良诱惑”、“欧盟启动对华反倾销调查”背后的“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课后写自己的收获(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课前的环节引导学生收集新闻,并透过新闻背后的问题及间接经验,感受社会生活。课堂环节,引导学生抓最关系国计民生、或最影响自己生活的新闻资讯,从心理、道德、法律、政策制度等角度评析对社会发展、对自身成长可能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甚至短期没有的作用。课后环节,教会学生如何反思一个事件,同时,巩固、拓展新闻资讯涉及的知识。

通过实践发现,黑板报、手抄报、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知识竞赛、讲座、报告会、多媒体课堂等皆可一定程度帮助新闻资讯教学。

2.实践阶段

实践设计  课前资料收集整理——课堂交流展示——课后反思——成果展示

实践过程  分三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学习掌握有关理论,确定研究课题。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了解分析我校学生的现状,对我校七年级开展新闻资讯教学方面进行研究的梳理、整合。为新闻资讯教学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落实研究任务,并提出精细化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做好相关记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个别心理咨询

找学生谈心,分析其对新闻资讯关注方面的真实感受,具体了解其在开展新闻资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同时认真做好谈心记录和课题研究日记。

问卷调查

根据和学生谈心了解到的问题设计一份具体的调查问卷,再进一步认识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共性问题和个体问题,特别是做好个案调查分析,并针对个案例特征做好学法指导、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工作。

分析和改进教学

将上述资料整理、分析和汇总,针对共性问题和个体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认真地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在此期间,与本学科教师交流新闻资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学生教学工作,研究各类学生,特别是思想品德课上的没有兴趣但又与生活实际脱离的学生。完成相关研究论文一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进一步总结研究得失,反复整理研究过程,纠正新闻资讯教学中的不足,改进研究方法。做好交流展示,研究后反思,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档案,接受专家评价验收。

3.实践结果与分析

七年级56名学生对新闻资讯的概念陌生,但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以培养学生关注新闻资讯的习惯,增长知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占89.3%。但他们对新闻资讯的学习缺乏方法:不知如何去收集整理评析,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的,占65.5%;习惯于听老师讲、老师下结论,占58.2%;自己不主动思考,不善于提问与质疑,没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成果,价值观模糊69.6%

从平时的观察和调查来看,发现本学科在思想品德学科上开展新闻资讯教学时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小学阶段无新闻资讯教学,与国外同类教学差距太大;(2)各科对新闻资讯课堂教学太随意,有时有,有时无;(3)新闻资讯教学没有层次性,没有针对性;(4)不能对新闻资讯教学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反馈等等。大部分教师对待新闻资讯教学,或停留在读一读报纸,查一查网络新闻,或把新闻资讯教学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本内容的补充,却不深入解析。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它既不利于学生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网络条件下对新闻资讯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4.教学实践结果

思想品德教育只有置于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进行,才是有实效的;个人的学习只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真正读得好“圣贤书”。认识到这些,通过各种途径关注新闻资讯在教学实施一个阶段后,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实践研究前的调查询问,“你喜欢看新闻资讯类节目吗”有5.4%的同学回答非常喜欢,有26.8%的同学回答一般,不喜欢的67.9%;“你认为新闻资讯类节目对你有帮助吗”?有7.1%的同学回答有帮助,不知道有没有帮助的占19.6%,没有帮助的占73.2%。 调查表明:学生没有看新闻资讯的习惯,对此类节目没有什么目标,学校、社会、家庭如果任其忽视,不仅是对新闻资讯作为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错过了培养未来社会适应良好的公民的机会。

实践研究结束后调查询问,“你不会处理思想品德材料题的原因是什么”?有32.1%的同学回答观点不明,有53.6%的同学回答观点不全,看不懂材料的14.3%。表明运用所学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需要具体的指导。

询问“你家长对你思想品德课成绩的期望是什么”?有39.3%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有30.4%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一般,有30.4%家长对孩子的置之不理;你对教师开展新闻资讯教学有何要求?有89.3%的学生对教师期望很高。表明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师在新闻资讯教学、指导方面要求极高,部分家长的期望不高。

学生除了课本,还是会主动阅读一些新闻资讯材料,积极参与开展新闻资讯教学活动,

但仍有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有待进一步提高。后期的调查数据变化显示,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新闻资讯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并且能够形成自己的方法,对一些社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认识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四、课堂前5分钟开展新闻资讯教学的策略提炼

(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重视基础性道德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具体的新闻资讯处理包括“摘录、 标明其出处、 感悟(成就或问题)”摘录时要标明其出处,一方面是为了查证,另一方面是方便以后使用信息者查找方便。对资讯的感悟除了信息本身的启示,还要考虑这是侧重于正面还是负面报道。负面的问题报道也要重视,可以培养学生的危机与风险意识,激发社会责任感,譬如“小悦悦”事件。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统一

绝大多数新闻资讯是可以得出大家普遍接受的解释或原则的,但社会转型期,情况复杂,要看事态的发展。无论有无明确的解释,教师仍然通过表扬学生的参与来作进一步的说明,告诉学生新闻资讯教学是自己体验感悟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际生活中,行为的最终选择权在自己,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譬如“药家鑫”案,南京“张宇”案。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指导学生从国内主要的网络电视报刊图书馆等途径采编重要的新闻资讯,用于课堂教学展示的新闻资讯要典型并能够说明:你了解的程度?你认为人们为什么关注它?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进一步了解它?这些渠道为什么要向人们提供这个信息?课堂展示要考虑真实性、原创性、是否转载,有争议的可以有选择地参看国外媒体提供的材料,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从来源判断某一新闻资讯的价值。以媒体提供的事件为基础,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拓展学生生活,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感悟思想品德理论观点现实意义,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思想品德的能力。

(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1.多媒体运用  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教学,使思想品德知识情景化、生活化,为学生体验生活、感悟思想品德提供时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评析引导  收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便于引起学生注意,把握好道德、法律、心理、国情等角度评析,学生要抓住思想品德理论观点的术语述说,切忌记叙与抒情。

3.形式活泼  利用演讲、角色扮演、漫画夸张展示新闻资讯材料,而不是单一的文字,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尽可能多开展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引领学生体验新闻资讯对于我们体验、感悟生活的趣味性、多样性、严肃性。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注亲身体验与感悟,学生生活环境不同造成的习惯养成差异,注意因人施教,教学与平时访谈注意方式方法,鼓励不同生活环境的人说出自己的看法,以便在共性要求上区别对待,尊重人性发展的习惯养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结论

1.开展新闻资讯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由于开展新闻资讯教学的实施满足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的需求,在学习心态上追求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学生一律有参与的机会,并以自己的表现得到教师的肯定,得到教师与同学的欣赏。这种情况下,学生听课的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互动积极、听课效率就好。有的学生因被书本知识一味的教条、灌输所限,极度厌学而破罐破摔,上课的效率为零,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新闻资讯教学不是万能的。被调查的56名学生中67.9%%认为由于新闻资讯帮助自己理解了思想品德的理论观点对个人成长的帮助作用,提高了自己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听课的效率。

2. 开展新闻资讯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变被动关注新闻资讯为主动关注

开展新闻资讯教学的实施,构建了现实社会的生活环境,个人离不开社会,为了将来的发展,学生没有不关注的理由。这样课前课后学生就会遵照教学的要求,主动培养关注新闻资讯的习惯,且主动以自认为能引起老师和同学有意注意的形式展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改变了那种忽视学生主体性,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行为。被调查的56名学生中85.7%每天要看新闻栏目。

3.开展新闻资讯教学的实施培养了学生在社会发展变化中促进个人成长的良好意识

 新闻资讯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自身经验、价值观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与社会生活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一定程度会通过提取的比较全面地反映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的重大新闻资讯表现出来。一个学生如果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观念,必然会关注新闻资讯。个人经历与家庭环境也能促使学生关注新闻资讯,比如与学生谈谈社会流行,谈谈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的就业状况与收入,谈谈优秀人物,言谈中需要许多知识。学生感到实际生活经验不够、知识不足,就会积极地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新闻资讯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此意识养成的良好契机。被调查的56名学生中89.3%认可这种教学方式,认可个人在社会中的自我意识、自我发展很重要。

4.开展新闻资讯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学生的思想品德达成的考核途径

思想品德是一门难以用成绩体现实际行为的课程,考满分也不能完全说明这个学生社会适应良好、人格健全或品德高尚。所以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多种考核办法,促进思想品德行为达成,我认为通过新闻资讯教学中学生收集整理、评析、预见的行为展现,可以判断一个学生初步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敏锐的观察力,一定程度稳定的伦理道德品质,良好的心态,对他人、集体、社会的责任与义务观念等,这些需要借助生活体验与感悟才能较好体现。被调查的56名学生中75%的同学认为新闻资讯教学中自己的表现比书面测试更能反映实际的行为达成。我也认为学生的参与是思想品德考核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是需要有关部门专家的认可与推广。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对新闻资讯教学的参与度不等;还有的学生沿袭传统应试习惯,对课本外的知识不重视,新闻资讯教学的实施在某些学生身上收效甚微等。可见课堂前5分钟新闻资讯教学的常规实施,需要制度、教师、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新闻资讯这种课程资源在思想品德实效性教学发挥作用。

思想品德教育必然涉及价值观的灌输,教师把新闻资讯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通过课堂前5分钟的新闻资讯教学活动,探索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说教的方式,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