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理论研究

浅谈一次历史公开课的教学启示(张春来)

作为一名年轻的历史教师,在我们学校有被听课的传统。20104月的一个星期三我在高一年级上了一次公开课,课题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把公开课准备以及上课的整个过程记录了下来,认真地去反思,找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好的地方,可以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公开课的通知在三天前就己经得到,于是我在上课的前三天开始进行准备。刚开始只是进行前期的准备。首先是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解。本课分为三个子目介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

展”“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这种新变化其实很多都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国际关系史》中提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原因:1.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干涉,促进了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4.世界性和区域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作用;5.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原材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6.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战后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材这样处理可能是避免重复的考虑,基于这种考虑,我将本课设计成一个大的探究学习的题目:战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当然,在前期的导入中作适当的铺垫:由“罗斯福新政”导入,让学生回忆其主要内容,并且认识到这是解决经济危机的一种方式;当然还有另外的措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法西斯道路,它是通过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加强对外扩张,转嫁危机。让学生了解这种方式加剧了当时的国际紧张局势,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带来了什么?作为设问,学生可以结合“导入框”认识到:各国经济几乎崩溃,德、意、日和英、法等国尤为严重。此时教师增加感性材料:战争波及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死亡人数五千多万,各国军费开支达国民生产总值的60%一7D%,财产损失达四万亿美元等。学生了解了二战后各国的经济状况后,可提出问题:战后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呢?学生可以依据“导入框”回答出: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二战前的水平,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鲜明的对比,问题很容易就产生: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由教师组织安排学生讨论,进行发散思维。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针对这节课板书设计为“一、探发展之因”。教师归纳为课本上的三个主要的原因,并带领学生茬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其在战后资木主义发展中所产生的作用。而后,继续设计问题:战后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资本主义真的找到其发展的灵丹妙药了?引导学生探究新变化之实。“二、析发展之实”。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这些新变化只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机制进行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新变化虽然带来了新发展,却并不能带来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资本主义的旧问题(经济危机等)没有解决,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恐怖主义、地区性冲突等),资本主义该何去何从?以此导入第三个子目。“三、寻发展之路”。向学生提供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根本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另外一种制度,那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以此导入“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完成上述的构思后,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搜集材料,认真地准备教案了。接下来,在一个班里进行了试验。中间出现了些问题:如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学生知识很丰富,说到了许多国家发展的具体原因,像“马歇尔计划”,德国和日本的非军事化,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刺激等;还有就是,说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在进行政治说教,资本主义如何坏,社会主义如何先进,很显然这背离了我的初衷,也超出了这节课的范围。特别是解决一些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制度的问题时,有好多问题都是模棱两可,学生更是云里雾里。公开课如果这样进行的话,肯定会出现问题。于是,我开始去请教有资历的老教师。

我十分虔诚地去找我的指导老师,并认真地向他请教。他很快就发现了不对的地方,不能将这些新变化设计为资本主义发屡的原因。新变化中的个别确实可以作为原因,但不能这样来表述原因。然后他又帮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分析,我认识到这节课“新变化”的出现是在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之后,是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带来的。原先的计划立即就被推翻,心中存在不舍,可是我必须遵循历史的真实。接着他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新分析,首先是破题,他从资本主义制度谈起,作为制度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体现在生产力方面,而公平则体现在生产关系上。经济危机和世界战争的存在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不足的表现,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福利国家”的出现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进行的讯整,这种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上。这样一分析,我感觉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许多,本课的深度也有了。接下来我经过自己的处理,按照指导老师的思路,在另外一个班又把这节课上了一遍。可这个时候又出现了新问题,我一开始就进行破题,在解释的过程中学生目瞪口呆,不知所云,不明白我说的内容。下课后我也个别地问了几个学生,只能懂一点,还是太难。怎么办?深度是有了,可是学生不理解。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反复思考之后,我认为,虽然破题便于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但是难度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如果在把这节课的基本内容讲述完毕以后,在学生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插入这方面的介绍,这样有了前面内容的铺垫,学生易于理解:另外,这样还可以起到点题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接着我又在一个班里进行了一次尝试,破题还是要有,我换了用“罗斯福新政”作为导入,通过教师对战前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后对比,形成一种探究问题的氛围。然后教师点明:战后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破坏力,对经济运行的机制进行调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带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然后,依次对三个主要的内容进行介绍,设计问题,组织探究,进展基本上是顺利的。这样,这节公开课的雏形就定下来了。

接下来的事情是将教案形成文字,理清自己的思路,修整不规范的语言,准备上课所需要的教具,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这节课上好。

星期三,到了上课的时间。由于准备比较充分,我课前不是很紧张。当各位听课教师过来后,把椅子和书准备好后,紧接着上课的铃声就敲响了。这个时候,心里多少还是有点紧张的,毕竟下面那么多人,而且面对的有不少新面孔。但是,一声“上课,起立”立即把我带入了状态。由于课前的准备比较充足,加上小黑板,多样教学方法,学生比较配合,虽然有欠缺,但是我终于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回过头来反思这节课,自己有很多的收获,对上好一节课有了不少感悟。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