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楚州中学官方网站!
红色课程

附录六: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暨华中军区在淮安

严明、杨大生

 

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巽关旁,矗立着两幢庑殿顶砖木结构的小楼,这就是当年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暨华中军区的办公楼遗址。它是华中地区革命斗争史的重要实物见证。19954月已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59月,为适应抗战胜利后新的战斗任务的需要,中共中央及时将党政军领导机构作了重大的战略调整。中共中央在《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部署中指出:将山东局改为华东局。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工作。将现在的华中局改为分局。受华东局指挥,其他人员另行分配。淮阴淮安相继解放后,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华中党、政、军机关和部队进行了新的整编,撤销了原苏北、苏中、淮南、淮北四个区党委、行署和军区,于194510月,在淮安市楚州区建立了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书记为邓子恢,副书记为谭震林。111日,在淮阴成立了苏皖边区政府,主席为李一氓,副主席为刘瑞龙、季方、韦悫、方毅。同年12月成立了华中军区,司令员为张鼎丞,副司令员为粟裕、张爱萍,政委为邓子恢,副政委为谭震林。不久,又组建了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此外,还筹建了苏皖边区临时参议会。

华中地区党政军机构的建立,对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对保卫华中人民胜利果实,巩固建设民主政权,反对内战,对争取和平民主发展,准备以至进行自卫战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华中军区宣布成立时,张鼎丞向报界发表谈话:华中解放区是我们军民从敌人手里夺下来的。假如国民党硬来打内战,我们决不答应,一定和华中人民站在一起,坚决自卫,不管反动派如何的残暴,在我们军民团结的面前,一定打得他粉碎!为保卫和平民主建设的伟大事业而斗争。向广大人民揭示了当时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的任务和决心。

淮安市的楚州区和清浦、清河区,相距16公里,同为大运河畔的明珠。然而却具有特殊的战略性区位优势,扼守着华中地区水陆要津,南北要喉,素来被看作军事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淮安市楚州区始终处于华中地区的战略机动枢纽地位。一条涧河从淮城西南角运河东岸下兴文闸东流,横过南门外,经石塘、车桥、泾口,一直流到涧河口下马家荡入射阳湖,沿线且有公路,涧河以南为苏中区、以北为苏北区。淮城以西隔运河为淮南区和淮北区。但是,直到8月底9月初,伪军仍顽固地占据着两淮,新四军第三师,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于96日收复淮阴,922日攻占淮安,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的消息说:淮阴东南淮安县城,已于22日晨为我新四军攻占。至此,华中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已连成一片,台儿庄以下、高邮以上全长500余里运河线,完全为我掌握。”19451226日,解放了高邮,为而后的苏中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战场。从194510月至19469月,华中分局暨华中军区,在淮安市楚州区完成了它所负担的特殊的历史使命。

首先,华中分局遵照中央指示,领导全区党员和广大军民,为争取和平民主,准备自卫战争做了大量工作。

在战争初始阶段,中共中央曾设想了一个南线作战的战略计划,还具体指示华中分局,应以一部在苏中吸引并牵制通(南通)扬(扬州)线上之敌。要粟裕和谭震林率领不少于15个团之主力部队,兵出淮南,与山东野战军主力配合,占领蚌埠、浦口间铁路。彻底破路,歼灭该地区之敌,并限期完成一切准备,待命攻击。但是,华中军区领导从实际出发,向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提出建议:在第一阶段中,华中野战军第一师和第六师仍留在苏中,先在苏中打几仗,解决当面之敌,改善苏中形势形势与钳制敌人;在山东及太行完成第二阶段任务后,华中野战军第一、六师再西进淮南,加入蚌埠、浦口线作战,配合山东野战军,完成第二阶段任务。中共中央第二天即复电,表示同意调整原定方案。十多天后,中央电示:苏北(暗指长江以北的江苏北部)大战即将开始……待敌向我苏中、苏北展开进攻,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后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弱点,然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在中央这个调整了的战略计划指导下,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发起了苏中战役。

在海安战斗前夕,粟裕司令员运筹帷幄,周密考虑,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切实稳妥的战斗方案。但是,他仍然自觉遵守党的领导原则,及时向华中分局请示报告。这位将军后来曾深情地回忆说:我远离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不敢单独决定,就日夜兼程从海安赶赴淮安。从海安到淮安约300里路程。须经东台穿过水网地区。我开始骑摩托车,力乏以后以后乘了一段黄包车(人力车),接着又骑自行车,乘船,当时,能够搞到的交通工具全部用上了,一天一夜赶到了淮安。华中分局召开了常委会议。郑重地讨论了这个问题,决定在海岸实施运动防御,尔后主动撤离,创造新的战机;对于同志们的疑虑,除进行必要的思想工作外,主要靠打胜仗的实践来解决。华中分局把这一决定上报中央、华东局、新四军军部,得到了同意。海岸运动防御战以后,谭震林政委也奉命从淮安赶到前线,与粟裕一起共商大计,组织和指挥战斗,先后打了七个打胜仗,这就是军事史上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

其次,华中分局在淮安曾领导了整顿党政工团、统一财政经济、组织生产自救、开展除奸运动和清算斗争工作,召开过民运工作和传达中央工作指示重要会议。

194511月,传达党的七大决议时,张鼎丞从七大精神和华中实际的结合上,着重讲清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政治路线。随后,华中分局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发动群众的指示》,并以淮安县为中心县,在全华中的范围内,普遍、深入而持久地开展了群众运动,如反奸反霸,减租减息等。经过一番实践,分局召开了华中解放区第一次群众工作会议,又称工农青妇民兵代表大会,一共开了50多天。大会结束以后,代表们回到各地积极开展工作。

第三,开展鹅钱乡土地改革试点工作,并在华中地区由点到面全面推广。

五四指示传到淮安后,华中分局即成立了工作组,到石塘区鹅钱乡进行试验。邓子恢出席中央土地会议回到淮安后,就召开分局委员和地委书记联席会议,确定在华中解放区全面开展土改运动,并抽调大批干部分赴各地协助工作。邓子恢亲自抓了鹅钱乡这个点,且特地写了题为《从鹅钱乡斗争来研究目前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文章,热情地赞扬道:淮安石塘区鹅钱乡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华中分局第一个试验乡它根据党目前土地政策及当地具体情况创造了华中土地改革第一个典型范例。从点推广到面,仅仅几个月功夫,华中地区就有1500万农民获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为支援解放战争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第四,及时进行时政教育和自卫战争动员,使苏中自卫战争取得辉煌战果。

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还向全区党员和广大军民进行了时政教育,使大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局势,坚定信心。《停战协定》签订以后,分局、军区等驻淮二三十个单位及淮城居民两万多人,举行了提灯大游行,并召开了庆祝和平民主胜利大会。

但是,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蓄意大打内战。于是,华中分局发出了《关于目前自卫战争的工作指示》,从淮安到各地,从分局到每个支部,从军区到每个连队,都深入进行了自卫战争动员,切实作好了战争准备。华中地区内战爆发前夕,张鼎丞发表谈话:我们的忍耐和让步也到了不能再忍让的地步,我们正式警告那批反动分子好战分子,你们决心要破坏和平民主的华中解放区,我们就一定要保卫和平民主的华中解放区。邓子恢亦发表演讲:我们已调齐大兵摆开阵势。顽军敢来必定揪它个碎骨粉尸。分局和军区还通过纪念七一七七活动。进行战备动员,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全体军民,一条心保卫华中,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反动派集中了正规军193个旅,158万人的兵力,向解放区进攻,其中用了约占六分之一的兵力,即31个旅,27.2万人,以两淮为目标,向华中解放区进攻。但是,华中军民在华中分局的领导下,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真可谓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苏中战役一打响,新安旅行团的小朋友们即随军赶往前线慰问演出。至于翻身农民,则自觉自愿地穿上军装,拿起了武器,为保田保家乡而英勇战斗。华中分局在《关于目前自卫战争的工作指示》中说得好:我们有坚强的主力,有经验丰富的干部,有八年来及现已分得土地之群众,只要党政军民团结一致,坚持斗争,最后胜利是我们的。事态的发展完全证实了这个论断,苏中、涟水、宿迁三个战役歼敌就达到了8万之多,将国民党反动派用来进攻华中解放区的兵力消灭了将近三分之一,辉煌的战绩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朽史册。

 

版权所有:淮安市楚州中学 工信部备案号:苏ICP备14015153号-1

地址:淮安市淮安区东长街6号    电话:0517-80826868  邮编:223200    技术支持:北京乾坤三人行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17号

总访问量:1797744     今日访问:132    日均访问:595